江沙百科

火灾蔓延的途径是有哪几种(消防考试火灾及灭火知识)

时间:2024-11-02 19:48:45

1、以下属于E类火灾的是《变压器火灾、家用电器火灾、电热设备火灾、电线电缆火灾》。


2、火灾直接经济损失包括《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火灾现场处置费用、人身伤亡所支出的费用》。

3、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通常分为《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球雷》。

4、火灾损失是指火灾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

5、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严重程度不同,将火灾划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一般火灾》。

6、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类火灾的是《硫化氢》。

7、根据火灾危险性分类,下列属于乙类易燃液体的是《煤油》。

8、根据火灾危险性分类,下列属于丙类易燃液体的是《润滑油》。

9、灭火的最佳时机是《火灾初起阶段》

10、室内火灾从成长发展阶段进入猛烈燃烧阶段、火灾发展至不可控程度的标志是《轰燃》

11、火灾进入衰减熄灭阶段时,火场的平均温度通常降至火灾最高温度的《80%》

12、《热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的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现象。

13、如果身处室内,当观察到室内热烟气层中出现蓝色火焰,且听到吸气声或呼啸声,则可能出现《回燃》

14、当室内通风不良、燃烧处于缺氧状态时,由于氧气的引入导致热烟气发生的爆炸性或快速的燃烧现象,称为《回燃》

15、建筑物之间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主要是考虑预防着火建筑《热辐射》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而设置的间隔距离。

16、建筑通风空调系统未按规定设《防火阀》,采用可燃材料风管或采用可燃材料做保温层等,容易造成火灾蔓延。

17、建《构》筑物火灾发展过程中,《初起》阶段是灭火的最佳时机。

18、在起火的建筑物内,火由起火房间转移到其他房间再蔓延到毗邻建筑的过程,主要是靠《可燃构件的直接燃烧、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方式实现的。

19、根据建筑室内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通常将建筑火灾发展过程分为以下阶段《火灾初起阶段、火灾成长发展阶段、火灾猛烈燃烧阶段、火灾衰减熄灭阶段》。

20、建筑火灾沿水平方向蔓延的途径主要包括:《通过内墙门蔓延、通过隔墙蔓延、通过吊顶蔓延》。

21、建筑火灾在竖直方向蔓延的途径主要包括:《通过电梯井蔓延、通过窗口蔓延、通过楼梯间蔓延、通过空调系统管道蔓延》。

22、大量火灾实践表明,建筑火灾即将轰燃之前可能出现《室内顶棚的热烟气层开始岀现火焰、热烟气从门窗口上部喷出,并出现滚燃现象、热烟气层突然下降且距离地面很近、室内温度突然上升征兆》。

23、以下防火方法属于《控制可燃物》的是《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

24、以下防火方法属于《隔绝助燃物》的是《隔离与酸、碱、氧化剂等接触能够引起燃烧爆炸的可燃物和还原剂》。

25、以下灭火方法中,属于冷却灭火法的是《向火源附近的未燃烧物不间断地喷水降温 》。

26、对于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燃点》以下,火灾即可被扑灭。

27、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28、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

29、以下属于避免相互作用防护措施的是《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筑防火墙》。

30、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装惰性气体、水蒸汽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窒息法》

31、通过降低火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灭火方式,称为《窒息》灭火。

32、利用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的原理,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改变其燃烧性能,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控制可燃物》

33、根据燃烧条件理论,防火的基本方法有《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控制和消除引火源、避免相互作用》。

34、根据灭火的基本原理,灭火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冷却灭火法、窒息灭火法、隔离灭火法、化学抑制灭火法》。

35、采用窒息法灭火的主要措施有:《用灭火毯、沙土、水泥、湿棉被等不燃或难燃物覆盖燃烧物、 向着火的空间灌注非助燃气体、向燃烧对象喷洒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封闭起火建筑、设备和孔洞》。

36、根据燃烧条件理论,灭火的基本原理就是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即《消除助燃物、降低燃烧物温度、中断燃烧链式反应、阻止火势蔓延扩散》。

37、以下防火方法属于《避免相互作用》的是《在气体管道上安装阻火器、安全液封等、在能形成爆炸介质的场所,设置泄压门窗、轻质屋盖等》。、

38、通过控制可燃物来进行防火的措施有《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改变其燃烧性能、限制可燃物质储运量、加强通风以降低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等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

39、采用冷却进行灭火的措施有《将直流水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 将直流水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将直流水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

40、《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 充装惰性气体储运有爆炸危险物品的容器、充装惰性气体储运有爆炸危险物品的容器》是选用隔绝助燃物进行防火的有效措施

41、《电暖器、炉火等取暖设施与可燃物之间采取防火隔热措施、 防止日光照射和聚光作用、需要动火施工的区域与使用、营业区之间进行防火分隔、安装避雷、接地设施,防止雷击》是控制和消除引火源防火措施

42、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窒息法》

43、利用中断燃烧链反应的原理,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履盖火焰,中断燃烧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抑制法》

44、根据防火的基本方法和措施,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改变其燃烧性能的方法属于《控制可燃物》

45、根据防火的基本方法和措施,防止撞击火星和控制摩擦生热,设置火星熄灭装置和静电消除装置的方法属于《控制和消除引火源》

46、根据灭火的基本方法和措施,向着火的空间灌注非助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的方法是《窒息灭火法》

47、根据灭火的基本方法和措施,用灭火毯、沙土水泥、湿棉被等不燃或难燃物覆盖燃烧物的方法是《窒息灭火法》

48、根据灭火的基本方法和措施,用沙土等堵截流散的燃烧液体的方法是《隔离灭火法》

以下开始判断题:

49、电气火灾的主原因是电线短路故障、过负荷用电、接触不良、电气设备老化故障等。《正确》

50、点燃的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中心部位温度可达700~800℃,而一般可燃物的燃点大多低于烟头表面温度,可能被点燃。《正确》

51、我国在火灾统计工作中按照引发火灾的直接原因不同,将火灾分为电气、生产作业不慎、生活用火不慎、吸烟、玩火、自燃、静电、雷击、放火、其他、原因不明十一种火灾类型《正确》

52、生产作业不慎引发的火灾主要是指生产作业人员违反生产安全制度及操作规程引起的火灾。《正确》

53、当有两物体并存时,温度较高的物体将向温度较低的物体辐射热能,直至两物体温度渐趋平衡。《正确 》

54、使用防烟、排烟等强制对流设施,能抑制烟气扩散和自然对流。《正确》

55、只要防止形成燃烧条件,或避免燃烧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结合作用,就可以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正确》

56、往燃烧物上喷射七氟丙烷灭火剂、六氟丙烷灭火剂或干粉灭火剂采用的是化学抑制灭火法。《正确》

57、窒息灭火法是指通过隔绝空气,消除助燃物,使燃烧区内的可燃物质无法获得足够的氧化剂助燃,从而使燃烧停止。《正确》

58、造成60人死亡的火灾属于特别重大火灾。《正确》

59、灭火救援时除防复燃外,还应注意防止建筑构件因较长时间受高温作用和灭火射水的冷却作用而出现裂缝、下沉、倾斜或倒塌破坏,确保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正确》

60、煤气着火属于F类火灾。《错误,煤气是气体,属于C类》。

61、钾着火属于C类火灾。《错误 、钾是金属是D类》。

62、石蜡等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称为A类火灾。《错误、可熔化的固体物质是B类火灾》。

63、轰燃的出现是燃烧释放的热量在室内逐渐累积、燃烧速率急剧增大的结果。《错误、是燃烧释放的热量在室内逐渐累积与对外散热共同作用》。

64、热辐射必须通过介质进行热传播,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较大。《错误》。

65、对于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可喷射二氧化碳灭火剂冷却降温采用的灭火方法是化学抑制灭火法。《错误》。

66、冷却灭火法是指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物质的燃点或闪点以上,使燃烧停止。《错误、坑,是燃点或闪点以下》。

67、气体对流对火灾发展蔓延没有影响。《错误》。

68、某一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局部卷入燃烧的瞬变过程,称为轰燃。《错误》。

69、回燃通常发生在室内火灾门窗被打开或者破坏时。《错误》。

70、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错误》。

71、回燃是一般室内火灾最显著的特征和非常重要的现象,它标志着室内火灾从成长发展阶段进入猛烈燃烧阶段。《错误》。

72、某一空间内,所有可燃物的表面局部卷入燃烧的瞬变过程,称为轰燃。《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