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沙百科

肌肉记忆一般多久形成(想了解肌肉记忆吗?它涉及每一个人)

时间:2024-12-11 09:47:46


肌肉记忆是一个很广泛应用的名词,可以延伸到各个领域,几乎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肌肉记忆。

肌肉是具有记忆效应的,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人体肌肉获得记忆的速度十分缓慢,但一旦获得,其遗忘的速度也十分缓慢。

肌肉记忆不一定都是好的,一些训练当中的重复动作,会使人养成一种坏习惯。比如乒乓球的拉球动作,就是他大量重复而形成肌肉记忆的结果,这个动作无论正确还是错误,想要改变是十分困难的。

一旦肌肉受到专业训练,它就不会忘记这种状态。专业运动员如果中断训练,20年后再重新训练,所需时间比那些从未接受过训练的人少大约40%以上。

按照正常的健身理论来说,一次健身一小时,大概需要48小时的恢复期。如果一直按照这种模式,有节奏地锻炼下去,那么这种肌肉记忆可以牢记一生,不会轻易忘记。

肌肉记忆应用很广泛,比如弹吉他、钢琴等等。这也是练习多了,熟练以后,好像不需要大脑指挥,在碰到琴弦或琴键的时候,手指会自动摆成应有的形状,自然移动到琴键旁边,感觉手指自己在动。如果要背出乐曲谱子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说明人们的大脑并没有记住这些,而是经过长时间的重复训练,使手指肌肉产生了记忆。

回到健身运动方面来说:

当人体达到某一个围度或力量水平后,假如停训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到当时的水平,要比当初练到那个水平轻易得多。

当然,反过来说,当健身达到一定人体极限或是瓶颈期时,肌肉很难有大的改观时,可以适当停训一段时间,这样的收获也是倍增的。

就好比那些不训练的人,一旦投入锻炼,他的收获大于那些经常训练的人。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肌肉记忆,一切都是新建的肌肉信息。

也就是说,三个月可以成为一个健身新秀。但想要成为健身达人,却要付出几年的时间。

人体的各个部分都有记忆,当很熟练的时候,并不需要经过大脑就能够持续做下去。人的身体两个部分也能直接交流,不需经过大脑,这就是协调性。

协同记忆,是把视觉、听觉、动作等结合起来,同时用于记忆某些内容。

用眼睛看的默记,是大脑对视觉符号的记忆,称为视觉符号记忆。

读、写和运动性的记忆,包含着专管运动的小脑对肌肉运动的记忆,称为运动记忆。

视觉符号记忆,遗忘速度较快。而运动记忆遗忘速度较慢,甚至终生不忘。比如一个会游泳的人,即便间隔数十年没有下水,想要投水自杀也是很困难的。

运动记忆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特别表现为口腔肌肉运动,与语言之间的联系。有经验的教师都强调语调感,而语调感的养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口腔和喉部肌肉的运动。

小时候背诵古诗词,尽管不懂含义,长大后仍能脱口而出。这是小脑对口腔肌肉的一连串动作,保持牢固记忆的效应。学习外语尤其应该利用运动记忆这个特点。

所以说无论我们在学习什么,语言更注重口腔记忆,脱口而出。弹琴,当然更加注重的是肌肉记忆。如果只是用大脑记忆,没有反复的肌肉训练都是不成功的。

最后,再回到肌肉记忆:

除了大脑有记忆功能,肌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记忆功能。人体的运动控制系统中,大脑皮层运动区占相当低的部位。

体育运动实践表明,体操动作力量的大小、协同性、转体的时机;足球运动的过人动作,拳击动作的组合等等,并非完全由大脑控制。因为做动作时有空白,也叫无思索阶段。若加入过多的大脑指挥,动作反而失常。很多动作是在惯性的作用下完成的,这个惯性即是肌肉记忆。

在掌握动作过程中,肌肉不断反复地收缩、放松,形成微细结构的生理过程。

热衷于肌肉与力量训练的人,几乎都会把日常训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痴迷于钢铁乐趣之中。而与之俱来的肌肉与力量,不仅是汗与血的浇灌,更是对自身精神的一种抚慰与寄托。

很多健身爱好者觉得一旦不练,肌肉就掉得很快,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错觉。因为平时在正常训练的情况下,肌肉会有一种饱胀感,而停止训练后肌肉变得松弛,所以感觉上似乎少了很多肌肉。

其实,只需要很少的训练,训练者每周训练次数从2-3次逐渐降到每周2次、甚至1次,都不会有明显的消退。

结果发现只有完全放弃训练后,肌肉才会发生明显的消退。

假如被迫退出训练,可以用徒手训练配合肌肉收缩,来达到保持肌肉信息和记忆。

肌肉记忆伴随着我们每个人,它无不存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举例说:有了更好的身心锻炼,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和学习。

当你的肌肉记忆更多地参与到你的生活中了,你的精神面貌和气质将会得到质的提升。就连看似不连贯的思维,都会有很大的改观。

肌肉记忆伴随终生,是一生都要提升和追求的,他包括着我们的幸福和快乐。